-
置顶 视频:法国国家美协执行主席:世界应如泉州—开放、多元和包容
请点击查看宣传视频↓↓↓2024-12-31 20:20 来源:东南网 责任编辑:王亮
-
置顶 “亲情中华·情满燕赵” 2025侨界新年音乐会在石家庄举办
为弘扬“嘉庚精神”,激发广大海外侨胞、归侨侨眷的爱国热情,由中国侨联指导,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、省侨联、省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、省侨办、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、省演艺集团主办,省歌舞剧院承办的“亲情...
-
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下一步怎么走?国常会明确“路线图”
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(记者 陈康亮)22日,中国资本市场迎来重磅政策信号。当天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,听取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。 会议强调,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,更...
-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《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》白皮书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发布《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》白皮书。 白皮书除前言、结束语外分为五个部分,分别是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日臻完善,恐怖活动认定清晰、处罚规范,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...
-
走进“中国竹蒸笼之乡”:餐桌上的“竹香”飘到海外
热气腾腾的茶点,装在精致的圆形竹蒸笼里。轻揭蒸笼盖子,从蒸屉中冒出团团水蒸气,菜肴原味和竹子清香四溢......这是海内外不少民众的餐桌记忆。 而这抹竹子的清香,大部分源自有“中国竹蒸笼之乡”之...
-
3万亿GDP俱乐部迎新!重庆广州之后,下一个是它?
3万亿元,正成为国内头部城市之间竞争的新起点。 近日,重庆和广州相继宣布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破3万亿元大关。继上海(2017年)、北京(2018年)、深圳(2021年)之后,我国“3万亿GD...
-
国家移民管理局:在华常住外国人已恢复至2019年底的85%
1月18日,国家移民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。国家移民管理局发言人张宁介绍,2023年,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为在华常住外国人签发各类居留证件71.1万人次,在华常住外国人已恢复至2019年底的85%。近...
-
魏建国:2024年中国经济将“龙抬头”
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(记者 李晓喻)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18日举行的“国是论坛:2024年会”上表示,2024年中国经济是“龙抬头”,外贸形势将越来越好。 他表示,中国的外贸在2023年...
-
国家发改委: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因素仍然较多
中新网1月18日电 国新办18日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发布会,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在会上表示,总体上看,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,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。1月18日,中国国务院新闻...
-
长七火箭成功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4年发射任务拉开序幕
中新网海南文昌1月17日电 (马帅莎 桑茜)1月17日,长征七号运载火箭(简称“长七火箭”)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托举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点火升空,随后将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,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4年发射...
-
李家超对香港新闻界提“三个期望”
中新社香港1月17日电(记者 戴梦岚)“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与各界联欢晚会”17日在香港举行,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并致辞。他期望香港新闻界弘扬爱国心,团结说好香港故事,并成为特区政府和市民之间...
-
2023年我国GDP超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5.2%
中新网1月17日电 1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中国经济数据。初步核算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5.2%。分季度看,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.5%...
-
外交部:中国将坚定不移对外开放,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
外交部发言人毛宁。 薛伟 摄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(记者 张素 郭超凯)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。 有记者提问:正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备受瞩目。我们注意...
-
外交部: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,中国政府从不拿原则做交易
中新网北京1月16日电 (记者 邢翀 张素)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。 薛伟 摄 有记者提问:据报道,台湾当局15日指责中国大陆长期打压台“外交空间”,并对台所谓“...
-
游本昌:《繁花》过后,济公不再仅仅是济公
中新网1月16日电(赵一凡)《繁花》落幕,观众们得以在王家卫的镜头下,重温了一场关于上海的泡影旧梦。其中有一个人,脱颖于剧中阵容华丽的卡司,让大家过目难忘——游本昌饰演的“爷叔”。 这位上海“老...
-
(经济观察)中国首发支持银发经济专门文件 回应三大需求
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:中国首发支持银发经济专门文件 回应三大需求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中国规模持续增长的“银发族”,迎来一项“量身定制”的高规格政策。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《关于发...
-
整花活,狂摇人,这届文旅局都“疯”了?
中新网1月16日电(中新财经记者 左雨晴)2024开年以来第一个“上考场”的,是各地的文旅部门。 “尔滨”的走红,一石激起了千层浪,不少网友开始操心自家文旅宣传。他们不仅自告奋勇安利家乡,还喊话...
-
(经济观察)开年拼经济 中国各地“放大招”
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题:开年拼经济 中国各地“放大招” 中新社记者 陈溯 2024年伊始,中国各地正摩拳擦掌拼经济。多地通过布局重点工作、开工重大项目、出台一揽子政策,努力实现经济“开门红...
-
涉及台湾问题 外交部发言人密集回应
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(记者 郭超凯)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。就台湾地区选举和瑙鲁政府宣布同台湾“断交”等问题,毛宁密集回应中外记者提问。1月15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...
-
文明的坐标丨新“网红”上海黄河路
电视剧《繁花》的热度,让黄河路成为上海2024年首个热门打卡点。它位于黄浦区,南连人民广场,北接新闸路,与久负盛名的南京路步行街毗邻。1993年,黄河路被开发成美食街,多的时候聚集了八、九十家餐饮...
-
中国南北互赠特产引农业“大摸底” 多款“隐藏特产”走俏
中新社长春1月14日电 (高龙安 郭佳)“作为吉林人,还真不知道本地产蓝莓!”“黑龙江产蔓越莓?它不是进口的吗?”“四川产鱼子酱?还出口到国外?”正在中国东北涌动的冰雪旅游热潮,意外挖掘出这个国家...
-
(经济观察)中国多地“花式”接棒“尔滨”
中新社济南1月13日电 (记者 赵晓)新年伊始,东北旅游名城“尔滨”点燃了“冬天里的一把火”,这把“火”自北向南,辽宁、山东、河南、广西等多地纷纷“花式”接棒“尔滨”,争相宠爱海内外游客。 “你...